<progress id="lvpx5"><var id="lvpx5"></var></progress>
<var id="lvpx5"></var>
<var id="lvpx5"></var>
<cite id="lvpx5"></cite>
<var id="lvpx5"><video id="lvpx5"><thead id="lvpx5"></thead></video></var>
<var id="lvpx5"></var>
<menuitem id="lvpx5"></menuitem>
<menuitem id="lvpx5"></menuitem><var id="lvpx5"><strike id="lvpx5"><listing id="lvpx5"></listing></strike></var><cite id="lvpx5"></cite>
<var id="lvpx5"></var>
<cite id="lvpx5"><video id="lvpx5"><thead id="lvpx5"></thead></video></cite>
中國工業報主辦單位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主辦單位 中國工業報社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丨艱苦奮斗 一心為民——西柏坡精神述評

文章來源 : 中國工業新聞
2021年10月26日 11:35

分享

×

微信掃一掃

新華社記者 范思翔 閆起磊 
  西柏坡,一個永載黨史的精神地標。

  70多年前,新中國從這里走來——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辦公,描繪新中國的宏偉藍圖,這里成為黨中央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

  70多年后,“趕考”之路仍在繼續——“全黨同志要不斷學習領會‘兩個務必’的深邃思想,始終做到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實事求是、一心為民”,時空回響的西柏坡精神,激勵我們昂首闊步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上。

這是6月13日拍攝的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紀念塔(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歷久彌新的精神力量

  1949年3月,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

  一座長條形的土坯房,就是當年七屆二中全會的會場。會場雖簡陋,精神卻不朽。

  面對黨的工作重心將由鄉村轉移到城市等新的歷史條件,毛澤東在會上提出“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p>

  “兩個務必”,永遠務必。短短40字,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凝練注腳。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毛澤東同志當年在西柏坡提出“兩個務必”,包含著對我國幾千年歷史治亂規律的深刻借鑒,包含著對我們黨艱苦卓絕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包含著對勝利了的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對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實現長治久安的深刻憂思,包含著對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深刻認識,思想意義和歷史意義十分深遠。

這是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紀念館外景(6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百年前,我們黨誕生于內憂外患的舊中國。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我們黨一路走來,團結帶領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時代在變換,精神的力量永遠激蕩人心。孕育于紅色沃土上的西柏坡精神,如警鐘、似重鼓,不斷引領、激勵著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永葆光榮傳統、秉持理想信念,砥礪奮斗、永遠向前。

  “生在解放區,長在新中國,奮斗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安享晚年在新時代?!苯衲?6歲的老黨員閆青海是西柏坡有名的義務講解員。閆青海說,他經歷了中國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程。雖然年紀大了,但他“一輩子都不想犯懶”,還要發揮一名老黨員的余熱,堅持宣傳西柏坡精神。

  革命精神,觀照當下,啟迪未來。

  今后,無論我們的事業發展到哪一步,取得多大的成就,重溫西柏坡精神,總能為我們提供精神的支撐、信仰的堅守、理想的執著,讓我們不斷邁向勝利。

這是在西柏坡紀念館拍攝的照片,反映的是冀中農民舉行擁護土地改革運動大會(2019年4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永不褪色的人民情懷

  在西柏坡紀念館,幾張黑白圖片記錄著歷史。

  1947年,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在西柏坡召開全國土地工作會議,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案哂衅涮铩?,點燃了中國人民“翻身立家”的熱望。大綱公布后,解放區迅速形成土地改革熱潮,這為我們黨領導人民奪取解放戰爭勝利提供了堅實物質力量和群眾基礎。

  早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初,就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在紀念館里的一輛手推獨輪車前,講解員唱起這首戰爭年代廣為傳唱的民謠。

  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建設,是老百姓擼起袖子干出來的;改革開放的歷史偉業,是億萬人民滿懷熱血與激情創造出來的……

  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站穩人民立場,贏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支持;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以初心使命的擔當,不斷密切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柏坡九月會議舊址召開縣鄉村干部、老黨員和群眾代表座談會時表示,每來一次,都能受到一次黨的性質和宗旨的生動教育,就更加堅定了我們的公仆意識和為民情懷。

閆青海(中)給孩子們講奮斗創業的故事(2019年4月8日攝)。閆青海曾作為西柏坡黨員代表受到中央領導同志接見,是媒體采訪的熱點人物,村民們都形象地稱他為西柏坡的“代言人”。 新華社發(梁子棟 攝)

  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到黨史學習教育,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是一以貫之的傳承。

  脫貧攻堅,1800多名黨員犧牲在扶貧第一線;抗擊疫情,4.2萬余名醫護人員逆行出征,犧牲醫護人員中黨員占70%以上……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凝聚起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磅礴偉力。

2月9日,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鎮北莊村黨支部書記封紅卷在接受媒體采訪。 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新征程上再“趕考”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率領中央機關離開西柏坡向北平進發。臨行前,毛澤東對周恩來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周恩來說,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歷史證明:在進京“趕考”后70多年時間里,我們黨在大考中取得了優異成績。今天,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但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裉?,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繼續走在“趕考”路上。

  “中國共產黨百年史是一部團結帶領人民為美好生活共同奮斗的歷史,西柏坡的干部群眾對此體會更深?!苯衲甏汗澢跋?,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平山縣西柏坡鎮北莊村全體黨員,把鄉親們更好團結凝聚起來,讓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9月2日,在河北省平山縣北莊村的“團結北莊手工坊”里,當地婦女在縫制手工布鞋。 新華社發(張曉峰 攝)

  “這些年,我們改善了村容村貌,實現了脫貧摘帽,但要實現鄉村振興,還要加快融入西柏坡紅色旅游和發展山地特色生態農業觀光旅游?!闭f起今后村子的發展計劃,西柏坡鎮北莊村黨支部書記封紅卷思路清晰。如今,西柏坡廣大干部群眾正立足當下、奮發有為,以“趕考”的精神書寫新時代答卷。

  “趕考”不止步,奮斗不停歇。

  曾經,從這里出發,一個嶄新的中國向著世界昂首走來;如今,從這里再出發,中國共產黨人繼續前進,賡續西柏坡精神,躊躇滿志譜寫新篇章。

9月2日拍攝的河北省平山縣北莊村(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張曉峰 攝)

159-1049-4210
cin1346@126.com

微信

微博

頭條

直播

快手

抖音

立彩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