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隆基股份跌落組件出貨量全球第一的寶座,由晶科能源取代。根據各家企業公布的數據,去年的組件老大隆基股份今年一季度已跌至第四,出貨量6.44 GW。對于一季度出貨量下跌的原因,隆基股份在年報、一季報電話交流會上表示,“美國對于公司組件存在查扣,一季度的組件周轉天數超出該公司預期。根據當前在途訂單,測算5月底組件存貨將較目前顯著降低,預計二季度回到合理的周轉天數?!?/div>
一季度,天合光能實現營收和凈利雙增。對此,該企業表示,“公司持續夯實大尺寸組件優勢,光伏組件、分布式電站等業務板塊實現銷售增長,公司毛利增加,從而導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大幅增長?!?/div>
一季度,晶科能源組件出貨量達8.03GW,重返全球第一。其中,組件出貨量為8031兆瓦,硅片和電池片出貨量為359兆瓦,出貨總量較去年同期增長56.7%。
在全球前四大組件商中,晶澳科技今年一季度凈利增幅最高,凈利潤7.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78.27%。正泰電器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6.42億元,同比增長54.91%;凈利潤5.8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84.10%。
與頭部企業賺的盆滿缽滿不同,聆達股份、愛康科技、中利集團3家企業的凈利潤下滑幅度均超過了200%,分別為-1107.37%、-505.85%、-260.56%。
一季報顯示,聆達股份實現營收2.73億元,同比基本持平,但凈利潤由正轉負,虧損2756.5萬元。聆達股份所處的電池環節面臨上下游雙重,營業成本增幅遠高于營收增幅,這或許是導致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
一季度訂單實現增長,虧損反而增大,這是愛康科技面臨的窘境。根據最新財報,海外疫情影響導致其海外業務受限;公司制造業產品原料銅、鋁、鋼等大宗商品及硅片、電池片價格均大幅上漲,導致公司產品毛利下降;公司新投建高效電池項目處于產能爬坡階段,影響了公司業績。
陸續出售光纜、電纜版塊子公司,集中財力發展光伏板塊的戰略目標的中利集團一季度實現營收21.63億元,同比下降3.51%;凈虧損6336萬元,同比下降260.56%,同比由盈轉虧。
來自見智研究的分析顯示,“電池片企業無論是否一體化整體利潤都微薄,而大型一體化企業主要是因為通過硅片、電池、組件三個環節的布局使得無論行業利潤如何分配,均能維持穩定盈利。布局電池和組件有利于硅片能夠穩定被消化,今年看,單體電池環節仍難實現較大的盈利修復,但下半年硅料產能逐步釋放,有望改善?!?/div>
上機數控領先 兩家設備商增收不增利
一季度,11家光伏設備上市企業營收,全部實現正增長,成為“隱形贏家”。分別是上機數控(603185.SH)、大族激光(002008.SZ)、晶盛機電(300316.SZ)、京運通(601908.SH)、雙良節能(600481.SH)、京山輕機(000821.SZ)、邁為股份(300751.SZ)、奧特維(688516.SH)、精功科技(002006.SZ)、英杰電氣(300820.SZ)、宇晶股份(002943.SZ)。
其中,營收、凈利均實現翻倍增長的有3家,分別為上機數控、雙良節能、宇晶股份。凈利潤方面,僅京運通、京山輕機兩家同比下滑,呈現“增收不增利”。
4月27日,上機數控披露一季報,公司2022年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56.7億,同比增長252.6%;實現歸母凈利潤6.5億,同比增長106%。作為老牌光伏專用設備生產商,上機數控于2004年進入光伏領域,業務覆蓋開方、截斷、磨面、滾圓、倒角、切片等用于光伏硅片生產的全套產品線。在光伏企業2021年營收增速TOP20中,上機數控以263%的增速位居第一。
不斷夯實光伏業務的雙良節能,一季度業績也迎來了強勁增長。根據財報,一季度雙良節能實現營業收入17.34億元,同比增長299.5%。5月9日,雙良節能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當晚與東方日升簽訂了金額為142.27億元的硅片長單銷售合同。公告同時稱,此前幾日,雙良節能還簽下超過3.24億元的晶硅還原爐訂單。百億“大單”是當前光伏行業高速發展的縮影。光伏平價時代下,不少企業尋求供應鏈合作方簽下大額長單,以保障產品出貨供給。
雙良節能2021年進入光伏領域。入行之初,公司就踩準了行業發展趨勢,主攻硅產業鏈的2項單品:大尺寸單晶硅片和還原爐設備。去年以來,光伏硅片、組件、電池等硅產業鏈企業紛紛擴產,帶動相關產品需求大增。
金剛石線、熱場系統皆是光伏領域的核心環節之一,近兩年宇晶股份憑借著光伏設備的“拳頭”優勢有序拓展了這些光伏領域新業務。在2020年年報中,宇晶股份的主營業務以精密數控機床設備為主。在2021年年報中,其業務范圍有了大幅拓展,主營業務包括研磨拋光機、多線切割機等硬脆材料加工設備、金剛石線、熱場系統系列產品等。2022年第一季度,宇晶股份營收約1.84億元,同比增加134.86%;凈利潤約1836萬元,同比增加827.17%。
一季度,11家光伏設備上市企業凈利潤中,僅京運通、京山輕機兩家同比下滑。一季報顯示,京運通主營收入19.37億元,同比上升76.79%;歸母凈利潤892.47萬元,同比下降95.89%;扣非凈利潤-781.35萬元,同比下降103.75%。對于一季度企業緣何呈現成本暴增而凈利潤急劇縮水,京運通表示,“營業成本較上年同期增長161.44%,新材料業務銷售規模增加至成本增長?!?/div>
4月30日,京山輕機披露一季報,公司2022年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0.37億元,同比增長13.6%;實現歸母凈利潤3305萬元,同比下降47.9%。在5月12日27家證券、基金等機構的最新調研中,京山輕機表示,公司在戰略層面一方面做加法,一方面做減法。即在核心主業光伏和包裝業務上做加法;與主業無關的其他業務做減法和剝離。京山輕機光伏業務目前主要在緊抓交付,因為在手訂單很充足,去年和今年新增的訂單數量都比較樂觀。同時,為了更好地服務海外光伏產業集群,京山輕機去年設立了越南技術服務中心。
業內分析,2021年以來,光伏設備廠商借助行業瘋狂的擴產浪潮,成為“隱形贏家”,無論是營收增速還是凈利潤增速,均位居前列。2022年,設備廠商的產業紅利仍將持續,不少設備廠商或進入高速增長期。